索  引  号 113709000043416937/2024-001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泰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组配分类 国土空间规划

《泰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主要内容
发布日期:2024-12-24 16:57 浏览次数:

为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2020-2035年)》,泰安市政府组织编制了《泰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于2023年10月31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主要内容如下:

1、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

市域层次为泰安市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包括泰山区、岱岳区,以及下辖的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

中心城区包括北至泰山,东至济枣铁路、博阳路、崇文路,东南至大汶河,南至徂徕山大街、南留大街,西至岱岳经济开发区、京台高速、天颐湖西岸,面积329平方千米。

3、明确城市性质

规划着眼泰安在未来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以“国泰民安城、世界遗产地”为愿景,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黄河下游新型工业基地。

4、筑牢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泰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18.6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68.1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52.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693.66平方千米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5、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立足资源环境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一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山城相依,田汶相畔”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二是保护泰山、东平湖等重要生态空间,构建“泰山为宗镇万笏,五汶归湖带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推进全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三是依托大汶河、东平湖,构建上游林果农业区、中游粮食农业区、下游水产农业区,保护以“汶阳田”为代表的优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四是强化中心城区引领,培育济泰协同发展轴、山前城镇发展轴和南部城镇发展轴,完善市域规模等级和职能等级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6、提升国土空间品质

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结构和布局,突出南北向泰山文化轴和东西向公共服务轴,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依托泰山、徂徕山和城区“七湖十五河”,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塑造

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保护好泰山、大运河和齐长城3处世界遗产,保护泰安历史城区和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历史文脉。强化城市设计和乡村风貌引导,彰显“秀美泰城、壮美画景、丰美田园”的国土空间魅力。

8、夯实基础设施支撑

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多方式开放融合运输网络,助力交通和旅游一体化发展。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统筹水、电、气、暖、通信、环境卫生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水平和防范灾害风险能力,提升国土空间支撑保障能力。

附件泰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开稿.pdf


信息来源:泰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友情链接 县(市)局、分局 政府系列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国土系列网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