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山东 省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化改革试点方案》鲁市监发【2021】37号). 根据《方案》规定和市政府要求,组织制定了《泰安市企业全生 命周期服务集成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抓好贯彻落实。
泰安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2022年1月29日
泰安市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集成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更好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短 板"和碎片化问题,进一步激发企业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市开展企业从注册开办到清算退出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化改革试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巩固提升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持续推 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信息化、集成化,深化"一窗受理""一 链办理""一业一证""证照联办""一次办好"改革,围绕企 业从注册开办到清算退出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开办、准营、投资建 设等关联性强的高频事项、高频场景,大力减环节、减材料、减 时限、并流程,为市场主体提供集成化服务,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营商环境创新突破。
二、工作原则
按照"一事思维、一链办理、一照汇集、一码通行"原则,全方位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改革系统集成。
(一)"一事思维".从办好"企业眼中的一件事"出发, 宏观上、将企业从注册开办到清算退出全过程作为工作整体,打 破部门、层级、区域限制,统筹规划,通盘谋划;微观上,将企 业开办、获得资金、水电气获取等不同阶段的任务,作为具体单一工作、树立局部业务整体观、进行模块化处理、整合精简事项 表单、材料和流程。
(二)“一链办理" 线下,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应为企业提 供从注册到清算各业务模块一链式服务,只进一门、只到一窗, 统一收件、统一出件。线上,搭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实 现一次登录、一表填报、信息共享、并联审批。
(三)“一照汇集"以电子营业执照为载体,逐步将涉企经营许可证件的电子化信息归集处理,实现涉企证照、印章"一照汇集",联合管理、展示、应用。
(四)"一码通行".将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行的"企业身份码”作为业务办理的唯一身份识别标志,实现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扫描"企业身份码"即可实现亮照亮证和相关信息一键导入, 最大限度减少纸质证明材料。
三、主要任务
(一)企业开办。推进"电子两证""企业身份码"在企业开办领域的应用,持续优化"一窗通"系统,实现相关事项"一链办理";推进电子印章和电子营业执照同步发放及应用。(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医保局、市大数据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泰安中心支行;试点范围: 肥城市)
(二)企业准营。深入推进"一业一证""证照通办""三联办"改革,实行营业执照和许可证联合办理。推动信息集成, 以电子营业执照为载体,逐步将印章及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工业产品许可等涉企证件的电子化信息,归集处理,实行涉企证照、印章"一照汇集",联合管理、展示、应用。(牵头单位:市行 政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 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 场监管局、市烟草专卖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试点范围: 岱岳区)
(三)员工保障。梳理整合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社会 保险登记、职工参保登记(医保)、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费申报核定、单位医疗保险工资申报、住房公积金缴存等事项,将 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社会保险登记事项,以及职工参保登 记(医保)、职工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的申报核定、单位医 疗保险工资申报、住房公积金缴存等事项集成办理,着力推进"网上办"、"集成办"、"掌上办"。(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部门:市住建局、市医保局、市税务局;试点范围: 泰山区、东平县)
(四)纳税服务。企业办理涉税事宜时,"纳税人身份信息 报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发票票种核定"、"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审批"实行"一表集成、一网受理、 一次办结";"科所分配"、"税(费)种认定"实行系统自动判定、自动核准;"存款账户账号报告"、"财务会计制度及核 算软件备案报告"实行并联办理。推广"非接触式"办税服务, 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优化增值税电子专票开具服务。(牵头单 位:市税务局;责任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试点范围:全市)
(五)财产登记。完善"一窗受理"模式,进一步减少办理 环节,压缩办理时间,实现企业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转移涉及的 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缴纳与转移登记"一件事"全生命周期 一个环节办理。创新贷款审批机制,实现关联业务合并办理,对 贷款购买不动产的登记申请,可一并申请转移登记与抵押权首次 登记。优化计税价格评估方式。(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大数据局、市税务局、国网泰安市电力公司;试点范围:泰山区)
(六)金融服务。推动各银行机构配置专项信贷资源,完善尽职免责机制。降低融资成本给予小微企业续贷支持。坚持线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标准化的方向,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 可得性。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有效解决增信不足、分险不够的问题。(牵头单位:市银保监分局;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泰安中心支行;试点范围:全市)
(七)公共就业服务。整合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申领 社会保险补贴、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事项,为在我市具备相关条件的单位和小微企业,提供就业专项服务"一件事"服务。(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试点范围:岱岳区)
(八)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中国(泰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中心为企业提供专利维权方面的援助支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 质押融资工作推进力度,持续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不断 提高质押融资覆盖面。(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泰安银保监分局;试点范围:全市)
(九)项目立项。将项目代码作为整个建设周期的唯一身份标识,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全面推开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合并办理,全面推行项目立项"一件事"。(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试点范围:全市)
(十)规划许可。整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 许可证、应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统一申报材料和模板,对具备工程规划类许可证核发条件的企业,提供 规划许可“一件事"服务。(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人防办;试点范围: 泰安市区)
(十一)施工许可。实行施工图联合审查,将人防、消防、技防和水电热信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梳理整合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建设工程安 全监督手续、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核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手续(防空地下室)等事项,为在我市具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条件的企业,提供施工许可"一件事"服务。(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人防办;试点范围:泰安市区)
(十二)竣工验收。整合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建设项目竣工土地检查核验、房屋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含人防、档案、消防)以及水电气暖信验收等事项,实现合并办理。实现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建设项目竣工土地检查核验、房屋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先期联合验收。供水设施竣工验收备案、排水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电力工程竣工验收、燃气设施竣工验收、供热设施竣工后期联合验收。(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水电气暖信等专营单位;试点范围:泰安市区)
(十三)水电气热信协同报装。工程建设项目市政公用报装 申请纳入"一张表单""联合踏勘",不再单独申请。实现工程审批系统与专营单位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或在工程审批系统设置报装模块、专营单位实时获取项目接入需求,及时提供主动服务。市政设施接入涉及的审批环节实行并联审批,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通信管理局、国网泰安市电力公司;试点范围:泰安市区)
(十四)企业变更。实行营业执照与经营许可证联审联变制 度,将涉企许可申请信息与企业变更信息简并采集。整合涉企事 项申报材料、申请表格、办事指南,形成"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统一受理、同步审批、统一反馈"的集成办理流程。通过部门联合、市县联动、"云勘验"等方式,实现核查事项一 次办理、整改意见一口告知、整改情况一趟复审。(牵头部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医保局、市大数据局、市税务局;试点范围: 新泰市)
(十五)企业注销。深化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改革,按照"能 并联的并联,能即办的即办,能线上办的线上办"的要求,进一步精 简文书材料、优化流程,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企业注销一网通办"系统,对无债权债务、债权 债务复杂、违法失信等不同情形市场主体实行分类注销改革,建 立营业执照与许可证同步注销机制,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退出制 度,提高市场主体退出效率。(牵头部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医保局、市大数据局、市税 务局、人民银行泰安中心支行;试点范围:泰山区)
四、实施步骤
(一)编制工作方案(2022年1月底前).各指标牵头部门 组织试点地区制定试点事项工作方案和标准化服务指南,1月31 日前将试点工作方案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二)开展试点总结(2022年6月底前). 市行政审批服务 局会同各牵头部门,对各指标在场景分类、事项梳理、表单优化、 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等方面进行评估总结,对成效显著、示范性 强的在全市复制推广。
(三)全面推进改革(2022年8月底前). 统一工作规范, 将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纳入市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全市全面 推开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改革。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及各指标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部门 职责,强化部门联动,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培训。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要积极开展业 务培训,不断提高窗口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改革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改革红利和经验做法, 增加社会知晓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强化业务协同。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要加强部门间 沟通协调,做好业务衔接和信息共享应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