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安市扎实推进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
“不动产权证拿在手里,欢喜在心里。以前光有房子但没保障心里总是不踏实,如今不用出村就能直接领到房子的‘身份证’,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2月1日上午,北集坡街道首批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颁发仪式举行,村民张德成作为获得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的村民之一,爱不释手地翻看着“红本本”,喜上眉梢。 据了解,我市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当前,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工作进入集中发证阶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是农民的重要物权,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证书的颁发对明晰农民住房产权、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提到不动产登记,首先想到的是城市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与土地发证,至于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及房屋的确权登记,农户没有相关政策。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深深地感到:将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发放到村民手里,让农民吃上财产权的‘定心丸’,一个‘红本子’虽薄而轻,但分量却沉甸甸。
我局把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作为重大惠民利民工程,自2020年6月开始,各区权籍调查作业单位陆续进村开展工作。为加强组织保障,将责任落实到位,市局成立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领导小组,强化对工作的统一调度和技术指导,逐级落实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任务。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具体业务指导培训、系统布设及其维护,区局、分局、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籍调查、受理、发证工作。
充分考虑到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实际困难,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对登记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服务终端前移到乡镇(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大厅,真正做到惠民利民,服务于民。通过政务服务外网受理农村房地一体登记,推出“您签字、我跑腿”特色服务,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农房一体登记政策,指导农户对宅基地指界定界,确认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宅基地取得时间等有关登记事项。
权籍调查是不动产登记中的重要一环,为明晰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产权,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制定权籍调查技术方案,建立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实现了权籍调查全覆盖。同时,加强权籍调查数据质量管控,将地籍调查成果及时纳入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支撑不动产登记及相关管理,并对各作业单位权籍调查数据进行抽检,加大数据质量审核力度,确保数据质量符合不动产登记数据库要求,顺利实现农村不动产登记数据成果汇交。
面对农村宅基地情况复杂、涉及点多面广的实际,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同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下沉到乡镇、试点村进行积极调研。对乱占耕地、违反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建房、城镇居民非法购买宅基地、小产权房、无权源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不予登记发证,做到“一户一宅”。充分调动镇办、村两委干部的主动性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在处理疑难问题时,既依法依规,也尊重村规民约,保持政策相对一致,确保权属清晰无争议,做到“应登尽登”。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制度改革、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迫切需要。去年以来,泰安市积极开展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工作, 覆盖城乡房地一体的不动产登记体系基本形成。农村房地一体登记在打印纸质不动产证书时,省大数据局同步生成不动产电子证书,权利人可通过“爱山东”手机App,绑定山东省统一政务服务平台账号信息并进行实名认证,在“我的证件”功能模块查看。我市还实现了“一证一码”登记服务,群众可关注“泰安不动产登记中心”微信公众号,扫描纸质不动产权证书上的二维码,查看证书的宗地图和房产平面图。